« google排名服务病毒性营销大行其道 »

博客营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博客作为当前WEB2.0应用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最近两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有人圈内人称2006年将是博客发展年。据艾瑞市场咨询在《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中的预测,博客用户规模在2006年有望达到1520万,2007年到2860万;博客规模(统计显示每个博客用户平均创建1.5个博客)将对应增长为2280万和4290万;读者规模是1900万和3580万。
  互联网实验室的观点则是更加乐观,比照中国上亿的网民数量,2007年博客规模完全有可能突破5000万,而集中化的趋势将使得支持500万博客同时在线的服务平台出现。
  另外,移动博客和企业博客应用也将获得新的发展,移动博客业务是通过短信服务商提供的增值服务,用户可以移动浏览博客和即时发布信息。
  企业对博客的应用使博客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商业价值。
  首先,与BBS和EMAIL相比,博客给人们提供了介于公开和私密之间的沟通空间。博客即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个性化空间,还可以像BBS那样,与更多的其他网友交流甚至交换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即可以运用博客发布企业的独家信息,也可以通过博客与更多的网友建立互动与联系,并且,通过写博客的人的介绍和传播,可以迅速提高站点的浏览量和点击率。
  我们也曾多次帮助服务客户进行了博客营销的良好尝试,其中一例是协助“润枫水尚”房产项目开展的主题博客营销活动。“润枫水尚”是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北欧时尚宫寓式住宅,该项目主要特色“现代欧洲建筑风尚,流露细节品质的跨越园林、立面、大堂、户型空间尺度四重精装”。我们选择在新浪房产为“润枫水尚”项目建立了“你的生活欧了吗”的主题博客,还为该博客精心设计了“生活的欧洲”、“建筑的欧洲”、“名人眼里的欧洲”等分类主题,在博客中与网友畅谈欧式建筑与生活,并同时举办“挑战命题博客”有奖活动,邀请网友参与博客创作,同时邀请教育界、媒体、和房产建筑方面的专家参与博文的评选,活动搞得既隆重又有趣,即体现了品牌的优秀形象,也深化了受众对品牌的认知。
  其次,更多的企业把博客看作是与消费者和客户平等沟通和对话的良好通道,而且这种通道也被很多企业应用于企业内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商业网站通过博客公布企业内幕消息,并鼓励写博客的人写出自己对开设网站的企业或产品的消费看法,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氛围,拉近了与浏览者的距离,使浏览者成为企业拥护者,使企业拥护者成为传播者,从而通过博客群的建立,培养了相对稳固的品牌拥护者圈子。
  建立公司博客的一个首要好处是公司形象的改善。对客户而言,与企业员工直接联系,远比同一个冷冰冰的大型企业打交道更令人愉快。
  微软专门负责公司博客论坛的营销主管罗伯特"斯科勃(Robert Scoble)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博客明星之一。虽然身为微软员工,但他从不删除攻击微软公司的帖子,这种做法使他赢得了信任。“如果Scoble出面替他的公司说话,连反对微软的技术人员也会竖起耳朵。”
  有人评论说,“如果连微软的形象都能因博客论坛而改变,还有哪家公司不会从中受益呢?”
  继微软之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步入了“博客时代”,他们发现博客是绕过传统媒体扩大商业触角、宣传产品和增强用户忠诚度的最佳工具和领域。
  公司博客可在用户心目中建立很好的口碑,所达到的效果往往要比一些商业杂志更好,通用公司的Fastlane Blog每月的访问量在15万-20万之间,而Sun公司总裁乔纳森.施瓦兹的个人博客月访问量达30万次。施瓦兹总裁的博客始于一年前,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Sun同时还鼓励所有的员工都创建自己的博客,目前已有2000个员工拥有了自己的博客。
  对施瓦兹来说,博客是他同开发社区保持联系非常自然的一个途径,当然他也经常利用这个阵地批评分析人士或自己的竞争对手。施瓦兹说:当一天的工作临近结束时,任何一个优秀的公司领导人最需要做的是交流,而那些启用博客的公司大多都非常重视营造自身的企业理念,以及与客户的良好关系。
  再次,博客吸引了更加专业和有价值的人群,并且使传播更加高效。通过博客圈子的建立和相同兴趣和类型的博客之间的交往,博客的信息传播更具有针对性,企业可以建立针对某一类型客户的专业博客,向相关的专业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而这些受众对企业来说具有更大的价值。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如此评价博客传播,他说:“博客之间便捷地建立了沟通渠道,使得相应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陈彤所说的“博客之间”、“相应信息”,实际上就是指兴趣相同的博客所营造的资讯圈和受众圈。这在博客上体现为更加广泛的博客圈。而这一点,正是博客传播的最厉害之处。由于博客信息是一个个博客所进行的多点发布,所以“多对多”传播所具有的发散性有时比“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显得更有生命力和扩展性,同时,还不失传播路径的分众化。
  这里有一个很有说服务力的案例,6月3日,硅谷动力发布了一则这样的新闻,标题是:“博客网探新盈利模式获首笔价值百万广告投放”,而据该新闻描述,这首笔百万广告的签约故事是这样的:阿芙董事长孟醒首次尝试博客营销,与博客网的合作起源于一支牙膏。原来阿芙近期打算推出一款新品——专门针对女性的香薰牙膏,而公司为这款新品准备的广告推广费用正好是100万元。100万元的推广费用很让孟醒为难,因为“这笔钱如果用来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可能只能够用两天,肯定没有什么效果。”正在此时一位朋友向孟醒介绍了方兴东(博客网的总裁),两人一拍即合,随即,阿芙制定了向博客网的500个美女博客上投放总价值达100万元的广告。
  广告主孟醒称,他们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着明确的区分,而博客已经细分好了人群,这使他们可以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针对自己的产品属于“化妆品2.0”,正好找到博客这个web2.0模式来帮助营销。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非常好”。据介绍,此番投放的100万广告中,美女博客主们获得的“报酬”是每月由阿芙提供的价值200元的免费产品,她们通过试用并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使用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用户来体验这些产品;而博客网也获得了以现金形式体现的“营销费用”。最后,博客还可能成为影响企业销售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护和扩大网站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商业网站博客的创立,很明显是为了促进销售,那博客在促进销售方面有什么意义呢。
  据广告互联曾独立做过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中文网上博客用户有着明显的职业特征。其中,较为清晰的职业包括传媒工作者、律师、教师、程序员、公务员、导游、作家、设计师、公关广告人、证券分析师、人力资源经理、医生、建筑师、学生等。这些用户的“同行交流圈”密切串联,彼此之间除“友情链接”外,同一话题的讨论、文章互为引用,知识信息共享。并且这部分博客用户比一般网民更有活力,更富有知识,更具有“互联网购买力”。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举个例子,假设你正要买一部柯达数码相机,你会通过哪几种渠道来收集关于该相机的信息呢,很明显,向用过该品牌相机的朋友打听一下,是个不错的主意。你的朋友呢,是个柯达相机的忠诚FANS,它不仅非常热心的向你介绍,而且还推荐你去看一下他的博客,在他的博客里面非常详尽的记述了他购买和使用柯达相机的种种经历,甚至还有对柯达最新款和精典款相机的评价,是不是很棒啊,豪无疑问,最后,这位朋友的博客对你购买相机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而且,博客的创建,突破了日常朋友圈子的范围,只要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甚至相同的消费经历的人都可以通过“博客”聚到一起,而不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认识,这无疑,也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圈子,更多的具备相关消费经历和专业常识的人会给你更多的建议。而这种建议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广告、促销等的效果。
  另外,商业博客的建立也为企业的消费者研究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对博客的监测,来了解和反馈消费者的信息。这或许是一条更有价值的渠道。
  就在我们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一种更富有创新意义的博客技术平台进入了测试与发布阶段,这就是X-Space,它其实更像一套Web2.0社区个人门户系统。该项技术以BLOG功能为核心,结合了图片(相册)、收藏、书签(网摘)、好友圈等Web2.0应用元素,同时还加入了商品(商城)、文件(下载)、友情链接等互联网流行应用。这些在博客应用方面的探索从某个侧面也反映了博客的商业价值所在。
  以下的事例从另外的方面说明了博客在商业网站中的应用价值。
  2005年6月6日消息,当通用汽车公司陷入流言和猜测的困扰时,它首先想到的是博客,05年春天,有传言称通用要取消Pontiac和Buick两个品牌,经销商和客户一下慌了手脚,副总裁鲍勃.卢北在公司博客上向客户进行了澄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波音飞机制造公司也通过博客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波音商用飞机营销副总裁兰迪.贝斯勒就在竞争对手空中客车推出A380客机的前一天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通过很大的篇幅比较了两家公司在空中旅行方面的不同理念。
  IBM也是新营销的积极实践者。2005年8月份,他们发布了专门针对投资人的podcasts站点:其中讨论商业和技术主题,如银行业、购物和网络游戏等。IBM也在公司内部网上提供博客系统以鼓励员工使用博客和podcasts。IBM 的发言人称,员工对于这些社会化网络和沟通方式的活跃状态让他们意识到新兴技术应用的极大潜力。到目前为止,约15000个IBM员工注册了公司博客,2200个员工定期维护其博客。博客主题从技术讨论到寻求项目帮助,应有尽有。
  但IBM也发现不少潜在的问题,如机密信息泄露或可能危害公司声誉的信息等。为了降低风险,IBM专门针对员工发布博客拟订 了发布指南,包括员工不得泄漏公司机密信息、未经客户许可不得提及客户,不可使用侮辱性或亵渎性语言等。
  现阶段的博客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虽然有些方面可以借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某些规章制度,但毕竟有其特殊性,从信息发布、管理到信息版权,从单个博客到群体博客、企业博客,从纯粹博客到博客广告、博客经营,这一切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博客事务如果完全依赖个人意识、个人自律、个人监督将不可想象。一方面,个人意识、自律和监督带有明显的个性化、随意性,其行为规范建立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一旦博客与商业更多的结合,其所建立在个人意识基础上的虚拟行为也暨待相关法律与制度的约束与规范,比如最近博客面临争议比较多的版权问题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Copyright©2003-2010 igergoogl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艾格思维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67253号